Friday, October 23, 2009

916歷史意義

終于,9月16日受到官方正式的承認,從明年起成為全國普天同慶的公共假期。

依然記得,2007年適逢大馬獨立50周年后,多個民間團體聯合發起「50:44聯盟」,并借著政府大肆宣傳50周年國慶日之際,提醒大眾不要忘記馬來西亞于9月16日「建國」的日子,特別是一些逐漸被主流歷史遺忘的「建國功臣」,包括許多弱勢群體,如原住民、工人、婦女及學生等階層皆對國家發展功不可沒。

到了2008年,特別是去年308大選后崛起的民聯領袖拿督斯里安華,「916」由他經手后增加了許多複雜的政治意義,即已改革之名要在9月16日「變天」,讓大選后奪得5州的民聯,再趁勢把失去3分2大多數國會議席優勢的國陣中央政權拉倒,豈料,拉攏議員(特別是東馬國陣)計劃非但未得逞,更在后來失去了一個州政權。

如今2009年,隨著伯拉引退而上位的第六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突然宣布「916」為公共假期,新假期為「馬來西亞日」,主要活動會圍繞在納吉的「一個馬來西亞」精神。

不難看出,兩名政治人物的「916」,實際上都是看準東馬兩州的如意算盤,隨著「308」后開創的新政治格局,東馬的重要性對于兩大政黨不言而喻,特別是在來屆大選的局勢。

歷史上,馬來西亞的成立幾經波折,最初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所提出,成立馬來西亞聯邦的概念,還包括新加坡和汶萊,汶萊最終拒絕加入,沙巴及砂拉越政黨初期不贊同,而新加坡在加入兩年后退出了聯邦。

「916」除了成為公共假期及作為官方的「一個馬來西亞」活動日,其原本的歷史意義不應該就此忽略,特別是當初成立馬來西亞協議的20條款精神,以及高達70%接受調查的沙巴及砂拉越人民于1962年支持成立馬來西亞的意義。

Saturday, October 17, 2009

說笑的巫統中央代表

今年的巫統代表大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來自森美蘭州的中央代表芙蓉區部主席拿督巴杜卡依薩依斯邁。

依薩本周四負責代表森美蘭巫統在大會上進行辯論,他長達約40分鐘的辯論可謂絕無冷場,更是全場大會博得最多笑聲和掌聲的人。

依薩的「一鳴驚人」更是博得納吉隔日在致詞上特別為他打圓場,納吉笑言依薩的話雖然半真半假,并且夸張成份居多,但是其實是為了要傳達一些訊息。

基本上,依薩的演說論調都是黃色笑話和引述寓言,并不客氣地諷刺多位領袖,包括巫統副主席阿末扎希、巫統婦女組主席莎麗扎,以及同樣來自森州的工程部長沙茲曼及新聞部長萊士雅丁。

還有對于另一名也是來自森州,并日前在峇眼檳榔州議席補選報捷的前森州大臣丹斯里依莎,則是有贊有彈。

除此之外,巫統主席納吉和署理主席慕尤丁也被他善意地開玩笑,然而,背后傳達的意義不是諷刺,而是稱贊成份居多。

無論如何,雖然有關領袖被諷刺及開玩笑,但是,由于幽默詼諧,似乎也笑得前仰后到。

說實在,依薩發表幽默演詞時,許多媒體同事也被逗得大笑不已,然而,我本身由于只是聽懂一部分,只能笑一些,不笑一些。

不過事后詢問聽得明白的同事,原來這些黃色笑話和寓言都是話中有話,并傳達許多涵義,更是發人深思。

無論如何,這些笑話使用華文實在難以傳神的轉述,因此,我只能略為總結這當中的意義。

如5令吉入黨費,實為1令吉入黨費、1令吉手續費,還有3令吉是買香煙,暗喻一些巫統黨員連招收黨員都要貪污的作風。

今次代表大會上,發表建設性言論和中肯心聲的中央代表雖然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所謂忠言逆耳,能夠在大庭廣眾以幽默方式諫言,體現的卻是說話的藝術。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再見Pudu Jail

記得5年前,我初到吉隆坡這個大城市,在車水馬龍的金三角發現了這個與鋼骨城市格格不入的地方,一個吸引我目光的墻壁,刻畫著已脫落的水彩畫,里面描繪的都是大自然的風景。

起初我真的很好奇,在詢問土生土長的吉隆坡同學后才知道,這是一座已經荒廢的老監獄,我們都習慣性以英文名字「Pudu Jail」稱呼它,也就是半山芭監獄,而這些水彩壁畫據說是監獄的獄友畫的。

據說,這個建筑物是由一名華人先賢辛炳,在1895年興建的,而知道辛炳的人更少,只有一條在吉隆坡城中城附近的辛炳路(Jalan San Peng)留作紀念。

由于居住在蕉賴的關系,半山芭監獄是蕉賴路線巴士前往隆市大家購物中心必經之路,而每次巴士都會因為繁忙的十字路口交通燈而等候多時,此時,半山芭監獄就在巴士旁,也有許多乘客會乘此時下車,而不是到前一些的巴士站,以便減少一些前往時代廣場的路程。

不知道為什麼,我每次乘搭巴士都是習慣性坐在靠近半山芭監獄的方向,以便能夠在塞車的時候靜靜地看著壁畫,這個時候,有一種心境平和的感覺。

還記得,我還在這里拍過戲,那是廣播與電視系同學的短片制作,我受邀擔任男主角,飾演曾經殺人的嫌犯,當中有一幕是我出獄的場景,我從這座監獄的大門緩緩走出來,到了刻著壁畫的墻外,這里是人來人往的行人道。

十分遺憾的是,我并沒有真正走進這個監獄內參觀,而只是從附近的一座輕快鐵站上高高地遙望監獄的內部。

如今更遺憾的是,這個老監獄已開始要被夷為平地,建筑物與它淡淡的氣息在發展的洪流下被淘汰,今后只能追憶。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馬華特大結果

蔡細歷不能跳槽了,安華、林吉祥和許子根要拉攏也無望,馬華用70萬令吉開特大保留他的黨籍,要是敢敢跳槽,嘿嘿……

Thursday, October 8, 2009

欠政府錢不用還?

最近,高教部宣布迄今已把超過2萬6000名高等教育基金貸款(PTPTN)的拖欠者「黑名單」交予移民局,以禁止他們出國。

當中,主要都是拖欠高教貸款超過5年的「知識分子」,尤其對于高教基金局多年來發來催收拖欠款額的信函置之不理。

讓本人注意到的一點,就是在8000人因為各種原因被禁出國,其中大部分者是拖欠上述貸款,這也看出,所謂2萬6000人的「黑名單」,甚至是有超過大半的人不受影響,畢竟,不是人人要出國。

的確,用出國來迫使欠債者還錢,已經是逼不得已的辦法,因為肯定會有一部分的人為了出國,而去還錢。但是,這個就是解決問題根本的辦法嗎?

其實,這個問題到今天累計至如此龐大逾萬名欠債人,足以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以低利息的貸款讓錢給學子們念書,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卻有逾萬人濫用這個便利,造成該基金最終負債纍纍,更對無數后來的借貸者帶來深遠的影響。

需知道,高等教育基金原本就是源自政府撥款的人民納稅錢,由于一批人因為自私心理而不還錢,而導致該基金無法循環周轉,長期以來,無論是對于國家和社會發展,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試想,高等教育基金的利息只有3%,比通貨膨脹還要低,但一些借不到該基金貸款額,卻真正需要深造的貧苦學子,卻被逼向銀行或合作社借貸,有者利息甚至超過6%,這些學生們一旦踏入社會工作,面對的卻是沉重的債務壓力。

這問題多年來都還是沒有解決,甚至沒有改善,在于許多人的心態問題,同樣也顯現政府在追討不力。

Sunday, October 4, 2009

930災難的前與后

★第一篇是我10月1日寫的,第二篇是9月23日寫的,皆發表在《東方日報》。分別是930災難前后。沒想到,地震、海嘯和熱帶風暴就發生短短的短短數天的間隔之間。

●第一篇:寫于災難后的2009年10月1日
2009年9月30日,地球上的數個地方都在這一天遭逢不幸,有地震、海嘯和旋風帶來水災。

馬來西亞,堪稱為一個幸運的地方,首先早上靠近沙巴拿篤以東965公里外的印尼塔勞群島海域發生里氏5.6級的地震,過后下午在馬六甲西南方392公里以外的印尼巴東發生7.6級地震,但是,大馬只是感受到震波的搖晃。

此外,主要高樓建筑物都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也沒有國人傷亡,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馬來西亞處于歐亞板塊較穩定的位置,相比處于該板塊邊緣位置的印尼,雖然只是相隔數百公里,地質的穩定性卻是天淵之別。

劫后余生,許多國家終于開始關注環保組織吶喊多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管制、開始注重氣候及地質的研究,以及改善對于海嘯警戒系統的實效性與緊急疏散機制。

此外,作為具有防范海嘯作用的天然防堤——紅樹林,終于也引起人類注意,不再只是遭到無節制的砍伐開發,大城市對于天然排水系統的破壞,也只有依靠人造的排水系統亡羊補牢,以便防范大水災的發生。

鄰國印尼連續兩天的地震,造成逾700人罹難,大馬何其幸運,只是感覺到震感而離開建筑物,但是,幸運不代表能夠永遠僥倖,因為對于地球板塊的不穩定性因素,并不能代表一個安全的地方是永遠安全。

我們慶幸還有時間去改善及預防,因為國境內還未發生嚴重的傷害,作為地球的一分子,即使只是發展中國家,禁止無節制的開發及施行綠色環境政策是義不容辭的。

真的不要等到無法挽救的地步才開始改變,就好比要等到去年的308政治海嘯后,才開始醒覺要進行改革。

------------------------------------
●第二篇:寫于災難前的2009年9月23日
2004年12月印尼地震引發的大海嘯距今已有4年多,對于那次的大災難,本人雖然沒有參與新聞工作,但對于電視新聞轉播的片段仍然歷歷在目。

最近,韓國也打造了一部以海嘯為主題的災難片《海嘯海云台》,逼真的場景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影片中描述了地方官員不相信當地的一名地質學家的研究報告,盡管專家多次重申必須以2004年的大海嘯引以為鑒,但是其勸告始終被認為只是危言聳聽。

雖然這只是電影,但2004年的大海嘯至今已有4年多,許多在該災難后設立的海嘯預警系統,如今是否已松懈下來了呢?這也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此外,影片中的官員除了沒有理會地質學家的勸告,反而以韓國不可能發生海嘯反駁對方,甚至拒絕成立專門委員會進行調查,這無非是以一種僥倖的心態面臨牽涉逾百萬人命安危的態度。

在馬來西亞,其實許多人何嘗不是抱持了一種僥倖的心態,認為這里是一個免于大型災難的國土,但同樣在亞洲區域的其他國家,經歷印尼大海嘯、中國大地震及台灣風災等等大型災難后,誰也無法保證地球上的真正有一個沒有天災的土地。

大馬近年來也的嚴重災難也是無法忽視的,例如淡江國際山莊的土崩,柔佛的大水災,種種災難越發證明地球趨向的不穩定性,無法否認,這與人類開發大自然脫離不了關系,也可以說是人類自身種下的禍因。

要與大自然和睦共處,我們需要知道,對于打擊森林非法砍伐活動是否仍然嚴厲、排水系統是否仍然良好操作及斜坡發展的管制是否嚴厲等,這一切都不能掉以輕心。

保護兒童

發表于9月18日的《東方日報》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自近年來發生數宗轟動一時的女童拐帶案后,政府最近立下的《國家兒童政策》和《國家兒童保護政策》。

其中,《國家兒童政策》著重于兒童的生存權益、保護、發展及參與;《國家兒童保護政策》則是確保兒童免于忽視、虐待、暴力及剝奪權益。

從政策上看來,政府是希望保護兒童的措施能夠獲得非政府組織和居民團體的參與,從而能夠達到更全面地效果,因此,在政策的行動藍圖中,有許多計劃是注明是要特定政府部門與非政府組織或居民團體聯合執行的。

無論如何,政策的規定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政策的用意則是在于指引。

由于并非強制性參與的行動,這項行動要吸引人民參與,賴于人民能夠主動參與,雖然政府有撥款津貼,無需人民出錢,但是主要是人民付出時間,政府似乎也是考慮到這點,有關政策也加入舉辦推廣保護兒童意識的醒覺運動。

其中,《國家兒童保護政策》在孤兒院和兒童看護中心的設立上,有許多筆墨針對各種細節明文規定,包括要篩選職員的條件、職員的行為準則及接待訪客的程序等。

明文規定固然是好的,但是,對于自我保護意識大多不足的兒童,在面對這些生活上最靠近自己的大人,若對方有心意圖不軌,不管如何明文規定都是徒勞無功的。

因此,若沒有其他人發現,兒童還是沒有受到保護。此外,即使有人發現,這也視乎發現的人是否有正義感,最后,就是兒童日后何去何從,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于大馬保護兒童的看法,其中有一個提醒就是兒童成為愛滋病受害者課題,無論如何,上述兩大政策對于這方面則沒有明確行動。

總的來說,保護兒童在于大家的共識,只有在大部分人都有警覺去保護兒童的情況下,才能減少別有居心的人士犯罪的機會。

LaLa的「含羞草」

以下是LaLa的「含羞草」心情
嘿you!

就算到了岜里島還是一樣很害羞嘛~
你知道你是我最喜歡的草嗎?
不要怪我手癢
一被碰到就縮起來的樣子
真的令我忍不住想逗你
會覺得被欺負了嗎?

如果有冒犯到 這裡跟你道歉一下
真的是因為很喜歡你
所以才在一整片的綠意盎然中總是注意到你
願意為你停下腳步 展開互動

老實說我很羨慕你
因為你叫”含羞草”
大家都知道你很害羞
在觸碰你那一刻期待的也就是
你理所當然的縮進自己世界
安全的等待下一次張開

對你來說這樣的收放自如是很自然
但我可不
越來越迷失在”你認識我 但我不認識你 ”的世界了


我常常在想
巧遇我的路人
當他們說
“現在當藝人感覺如何?”
“聽說專輯賣得不錯!很開心吧?”
“你專輯到底賣幾張了啊?”
“放假的時候有寫新歌嗎?”
“怎麼很少看你上電視節目?”
“現在宣傳期不是應該很忙?你怎麼在這裡逛街?”
“ㄟ 那個白馬那個白馬…”
甚至是常常發生的以下事件
一群年輕的路人中發出聲音:”徐佳瑩!!!”
一但我回頭或投以回應的眼光
他們又會倏地一哄而散
或是若無其事的說:”你看吧~我就說是她!”
“原來只是想確認啊…”我心想 帶點不被尊重的感覺卻也無可奈何

以上是被路人詢問次數排行前八名
路人泛指所有我不知名諱不知身分的人
(而且真的只是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人 而不是來簽唱會的歌迷)
有些問題很深層 有些則略為尷尬
總之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
要是可以滿足於簡略扼要的答案也都ok
更妙的是有人會越來越深入的不停追問下去

他們的好奇不禁令我也好奇不已

他們
想要得到的回應究竟是什麼呢?
是甚麼呢?
你一定會問:”何必在意?做你自己就好了啊~”
這就是人類跟含羞草的不同了
我告訴你 我也很想做自己
可怕的是
在他們知道我是誰 我卻不知道他們是誰的情況下
可能光憑一首歌 一集的節目曝光 一篇報導
某次朋友聊起的話題 或某次擦肩而過的親見印象
而形成:”我知道她!她是徐佳瑩~她…”之類的認知
也就是說
我在自己不知道的moment
隨時有可能被人好奇的打量著 甚至片面的判斷著
設定著
{人類很常不自覺因自己的想像和期待而設定別人的反應}
這樣我要是像你一樣隨心所欲做自己
被碰到就縮起來
以人的標準來看會顯得太冷漠 太孤僻
等於是要冒著被誤解 冒著讓他們失望或期待落空的風險

所以我說我羨慕你…可以那樣大方的害羞
不像我 即使是害羞 尷尬 真的心情不好了
也必須大方面對隨時可能降臨的各種問題
即使有時候因為投入自己的路線而得以暫時忘記這些顧慮

熱情的 無心的路人們也要提醒我:”嘿 是徐佳瑩ㄟ~”


或許有人說”這種困擾不就是成名的代價嗎!”
但我不想這麼看待
說是代價 好像是犧牲了什麼東西
好像就是要放棄經營自己跟”大家”之間的人際關係
可不可以不要放棄…
我不想因為害怕被耍的感覺
而在被路人叫喚的時候一概相應不理
我不想在台上熱烈表現靠近了人群
下了台卻又躲躲閃閃 害怕人群
這很不健康!好像社交障礙似的~
好想在遭遇到不尊重和沒有禮貌的對待時
鼓起勇氣跟他們說出我心裡不好的感受
“這位太太 妳管得快要比我媽還寬了呢~”
“先生 你這樣說很傷人 也很不負責任”
“小姐 如果你想拍照我很樂意 但請不要躲在那裡偷拍”
“同學 你真的可以直接過來跟我打招呼
但請不要叫了我又不理我 完全無視我的感受”
哎~
總是在心裡有這些os
但怎麼能說呢?
我怎麼確定他能經得起這樣的指正呢!
若老是揣想成”他仗著我不認識他就這樣欺負我”或”敵在暗我在明…”
那就連善意想要接近我的好人們也都會被我拒絕 錯過了
也只好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人不轉心轉
心轉
心轉
心轉


我說小含啊…今天遇到你真是幸運
聊了這麼多 也稍微抱怨一下
才從中又整理出新的課題
原來”素人” 對我來說已經是要刻意追求的心態
畢竟我的樣子
是在”電視”和”報紙”上的樣子
是不敢大肆抵抗無理對待的鱉樣
我的工作
是不斷表現 分享和宣傳我個人有形或無形的生命歷程
將內心公諸於世換取有形或無形的掌聲和感動
即使拼命想要保守”素人”的思維
實際上對於別人來說
這樣的我充其量也只是”很素的藝人”吧!
意識到這點 並不感到沈重
反而覺得可以比較開闊的心去面對”藝人”會面臨的問題
不再一昧以”素人”之姿哀悼自己失去的自由和隱私
既然看起來很素(沒有威脅) 又是活生生的藝人(令人好奇的職業)
那滿足路人的好奇心 和回應他們的關心
似乎該看成是責任 而非負擔



剛剛我跟你說
“真的是因為很喜歡你
所以才在一整片的綠意盎然中總是注意到你
願意為你停下腳步 展開互動”
這竟然也成了我最終的答案


無論如何
不曾留意過我
對我不以為意 漠不關心的人
即使是故意在他面前逗留
他也不會為我停下腳步
不是嗎?